题大别山桃花源 惠熙兄嘱题大别山桃花源,虽未临其地,而心向往之,因赋此以报,次柯山韵(2010-04-30)

人言桃源里,四时皆春色。
坐觉心怡然,虚室疑生白。
山灵影娟娟,壑底自采柏。
举袂忽见招,芳馨沁诗魄。
恍至笔架山,云笺露华滴。
吟罢回首望,空烟渺尘迹。
惟见龙潭中,孤月沉素璧。
梦回北窗凉,一襟荡幽碧。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大别山桃花源的美丽景色,并表达对大自然向往之情的诗词。接下来,我将逐句分析这首诗词。

首联“人言桃源里,四时皆春色。”诗人开篇便以“桃源”二字点题,借用世外桃源的典故,表达了大别山桃花源的美丽与神奇。诗人声称,在这里四季如春,景色宜人。这是对桃花源景色的初步描绘,展现出作者对桃花源美景的向往之情。

颔联“坐觉心怡然,虚室疑生白。”诗人坐在桃花源中,感受到心旷神怡的愉悦心情。这里的“虚室”可以理解为幽静的居所,“生白”则可能指室内明亮的光线或窗外的美景。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展现了桃花源的美丽与宁静。

颈联“山灵影娟娟,壑底自采柏。”这两句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自然风光。“山灵影娟娟”表现出山影秀美,“壑底自采柏”则展现了山间的生机勃勃。诗人以山影和采柏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桃花源的美丽景色。

腰联“举袂忽见招,芳馨沁诗魄。”诗人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举手之间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召唤。这里的“芳馨沁诗魄”表达了桃花源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几联“恍至笔架山,云笺露华滴。吟罢回首望,空烟渺尘迹。”描绘了诗人仿佛置身于笔架山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这里的“云笺露华滴”形象地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露珠滴落的景象。“吟罢回首望,空烟渺尘迹”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超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尾联“惟见龙潭中,孤月沉素璧。梦回北窗凉,一襟荡幽碧。”诗人最后描绘了龙潭中的孤月沉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这里的“梦回北窗凉”表达了诗人从美好的梦境中醒来,感受到的凉爽与惬意。“一襟荡幽碧”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大别山桃花源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