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亭诗和张洵韵

我行几许逾沅湘,直抵八桂漓水旁。
千山倒影摇溪光,秀色不借草木苍。
兹亭构胜俯回塘,野花风递罗绮香。
岩前伏波航羽觞,一洗尘思生清凉。
疑有仙人白玉床,壶中景迥日月长。
步此仙籁音琅琅,世间名利真毫芒。
此景不独冠南方,恨不筑室轻侯王。
回首尘迹空渺茫,瞥去未必计非良。
其如樽酒情难忘,恍然一梦五云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南方山水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诗的开头,诗人说自己一路走过沅江、湘江,直到桂林漓江边。这里的山水倒映在溪水中,波光粼粼,景色之美不需要依靠草木的苍翠来衬托。接着诗人描写了一座建在高处的亭子,俯瞰着曲折的池塘,野花的香气随风飘来,像华丽的丝绸一样芬芳。

在岩石前,诗人仿佛看到古代名将马援(伏波将军)在此畅饮,这景象让他感到尘世的烦恼都被洗净,只剩下清凉宁静。他甚至想象这里可能有仙人的白玉床,壶中仙境里日月悠长。走在这样的地方,听着自然的天籁之音,诗人觉得世间的名利都变得微不足道。

诗人认为这里的景色不仅是南方之冠,甚至让他产生了在此隐居、放弃功名的念头。回望尘世的踪迹,一切都显得渺茫不清,突然觉得放弃世俗追求未必不是个好选择。只是美酒之情难忘,这一切美好恍如一场梦境,仿佛置身于五彩祥云环绕的仙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意象清新脱俗,语言流畅优美,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叶宗谔

叶宗谔,泰宁(今属福建)人。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户部郎中。三年,充江淮发运副使。四年,知鄂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二、三二)。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洪州。五年,知建康府。七年,迁江南西路转运使(同上书卷四二、八五、一一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