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春日里杨柳依依的迷人景象,以及年轻人被春色撩拨的兴奋心情。
前两句用皇宫建筑做背景板:"凤阙"(华丽的宫门)像轻轻拉开的翡翠帘子,"龙墀"(宫殿台阶)前能看到远处嫩黄的柳条。这里用"曲尘丝"形容柳条,既写出柳叶初生的淡黄色,又让人联想到随风飘动的丝绸。
后两句转到护城河畔:御沟的春水与柳色相互映照,一个"晖"字让整个画面突然明亮起来。最后一句突然跳出画面,说这春色把长安城的年轻人都"狂杀"了——不是真杀人,是说春色太美让人兴奋到发狂,像现在年轻人看到偶像时"帅到窒息"的感觉。
全诗妙在三个反差:庄严的皇宫与活泼的春色对比,静谧的风景与躁动的青春呼应,最后用暴力感的"狂杀"来形容美好事物带来的冲击力,这种反差萌让诗句格外生动。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