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蔡道人的修行者,简单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像人物小传:宝盖山前住着蔡道人,十年专心学佛,安于清贫生活。这里用"安贫"二字点出他精神富足,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修行态度。
后两句有个小转折:听说他亲眼见过高僧天衣老人(天衣老应是当时著名禅师),因此把名字改成了"惠新"。"惠"有智慧、恩惠之意,"新"代表新生,改名暗示他修行境界的提升——从普通学佛者成长为有悟性的修行人。
全诗妙在平淡中见深意:通过十年清修、偶遇名师、改名明志三个生活片段,勾勒出一个修行者的精神成长轨迹。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宏大道理,而是普通人坚持修行、追求觉悟的朴素故事。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