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去钱塘望乌峰有感

海燕谢故巢,明年复来栖。游人去故里,飘飘困东西。

三年岂云远,往往遂乖睽。犹如水中木,那得有定稽。

青山为无聊,野水含悽悽。人生百年乐,中复失故蹊。

悲歌夜半清,收泪不可啼。深愧社中翁,生死守一溪。

无荣安得辱,万事皆可齐。吾性乐幽闲,未遂亲锄犁。

为约平生游,终不为世迷。箕颍有夙心,老将守田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游子离乡的惆怅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动人。

开篇用海燕年年归巢的习性,反衬游子漂泊不定的无奈。"三年岂云远"道出:短短三年漂泊,却已物是人非。用"水中浮木"的比喻,生动展现人生无常、身不由己的状态。

中间部分通过"青山无聊"、"野水含凄"的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也染上愁绪。诗人感慨人生百年本该快乐,却总在中年迷失归途,只能在深夜悲歌拭泪。

后段通过对比表达人生选择:既羡慕"社中翁"坚守田园的安稳,又坦言自己本性爱闲适却未能躬耕。最终表明心志:虽不能完全脱离世俗,但会坚守"不为世迷"的初心,像古人一样归隐田园。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燕子、浮木等常见意象,让漂泊感具象化 2. "青山无聊"等创新表达,使景物情感化 3. 不回避矛盾心理,既有羡慕又有自我坚持 4. 结尾的归隐之志,给漂泊人生找到精神归宿

诗人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用生活化的比喻和坦诚的自白,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坚守。这种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精神归宿的追寻,至今仍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