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廿五日余偕侍禦刘朋节于仲才都事袁彦祥饮于秋官赵有年第时莲花盛开比他处之最先者因名曰瑞莲遂相与联句四首 其二
若耶溪上我曾游,不似君家景致幽(彦祥)。
别有乾坤藏雨露,更无花卉并夷犹(仲才)。
袭人香气清吟骨,蘸水浓妆豁酢眸(朋节)。
对此尘氛都洗却,浮生何处觅丹丘(一原)。
别有乾坤藏雨露,更无花卉并夷犹(仲才)。
袭人香气清吟骨,蘸水浓妆豁酢眸(朋节)。
对此尘氛都洗却,浮生何处觅丹丘(一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群朋友在赵有年家赏莲时即兴创作的联句诗。全诗通过莲花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开头两句是袁彦祥写的,用对比手法说:我曾游览过著名的若耶溪,但都比不上你家庭院的莲花幽静雅致。这里用"若耶溪"(古代著名赏莲地)作对比,突出主人家的莲花更美。
中间四句是刘朋节和于仲才写的,用夸张手法赞美莲花:
- "别有乾坤"说这片莲花仿佛自成一个世界,饱含雨露精华。
- "更无花卉并夷犹"强调没有别的花能比得上莲花的从容自在。
- "袭人香气"写莲香沁人心脾,让人诗兴大发。
- "蘸水浓妆"形容莲花倒映水中的艳丽姿态让人眼前一亮。
最后两句是作者写的,升华主题:面对这样的莲花,世俗烦恼都被洗净,让人不禁向往传说中的仙境(丹丘)。这里用"洗却尘氛"的比喻,把莲花比作净化心灵的圣物。
全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把普通的赏莲活动升华成一种精神洗礼,表达了文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最妙的是每人都从不同角度写莲花,最后又统一在"超脱世俗"的主题下,就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