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次彝还成都(1889)
西禦街前沟水流,摩诃池水暗通沟。
十年游屐寻常见,四月京尘离别愁。
人生何处无离别,双鬓差差揽新雪。
我自淹迟未忍归,君今感激情何决。
饮马芦沟穿太行,故山迢递西南长。
已闻倦客愁归路,何况羁人念旧乡。
旧乡五月黄梅熟,水阁寒生万竿竹。
想到荷衣静掩关,岂知夏课愁三伏。
穷檐不识里居壮,西笑无缘每惆怅。
君到长安见几人,剩怜故我仍无恙。
归卧琴台且著书,渝醅岷笋锦江鱼。
更烦石室要张叔(张道耕耘先。),挟策还来游帝都。
十年游屐寻常见,四月京尘离别愁。
人生何处无离别,双鬓差差揽新雪。
我自淹迟未忍归,君今感激情何决。
饮马芦沟穿太行,故山迢递西南长。
已闻倦客愁归路,何况羁人念旧乡。
旧乡五月黄梅熟,水阁寒生万竿竹。
想到荷衣静掩关,岂知夏课愁三伏。
穷檐不识里居壮,西笑无缘每惆怅。
君到长安见几人,剩怜故我仍无恙。
归卧琴台且著书,渝醅岷笋锦江鱼。
更烦石室要张叔(张道耕耘先。),挟策还来游帝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送别友人熊次彝回成都时所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传递出深厚的情谊和人生感慨。
诗的开头提到成都西禦街前的沟水和摩诃池水,这些是成都人熟悉的景象,暗示着诗人与友人共同的生活记忆。"十年游屐寻常见"说明两人相识已久,经常一起游玩,而"四月京尘离别愁"则点明了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四月的京城,尘土飞扬中带着离别的忧伤。
接下来,诗人感慨人生处处有离别,双鬓已生白发,自己因故迟迟未归,而友人却因感激情深决意返乡。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友人归乡的理解和祝福。
诗中提到友人归途的艰辛——"饮马芦沟穿太行",而故乡远在西南,路途遥远。诗人想象五月时成都黄梅熟透、水阁边竹林清寒的景象,与友人归乡后的闲适生活形成对比。"荷衣静掩关"描绘了友人归隐后的宁静生活,而"夏课愁三伏"则暗示了夏日酷暑的烦恼。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未能归去的遗憾。"西笑无缘每惆怅"流露出对成都的向往。他嘱托友人回到京城后要记得看望故人,并提到自己仍在原地,一切如旧。诗的结尾温馨而充满期待:友人回到成都后可以著书立说,享受家乡的美食(渝州的酒、岷山的笋、锦江的鱼),还邀请另一位朋友张叔一同来京城游玩。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将离别的愁绪、友情的深厚、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读来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