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十 李少师东阳 感春

小园花发镇帘垂,春草临阶未觉滋。香尾困风穿湿幕,墨胶凝水带冰澌。

病中药裹烦南客,梦里兰芳记楚辞。犹有湘干田二顷,君恩不许趁耕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人在春天里的孤寂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前两句写小园花开、春草萌发,但作者因生病卧床,连窗帘都懒得卷起,连台阶边的春草都没注意到生长。这里用"镇帘垂"(窗帘一直垂着)和"未觉滋"(没察觉生长)两个细节,暗示作者无心赏春的颓丧状态。

中间四句用两组精巧的比喻:香炉里的余烟被风吹得在湿漉漉的帷帐间乱窜,墨汁因为天冷都结冰了。这两个意象既写出了春寒料峭的天气,也暗喻作者病中烦乱的心绪。后两句直接点明处境:一边要应付治病的药包,一边在梦里还惦记着《楚辞》里的兰花(象征高洁品格),显示作者即使卧病仍心系诗文雅趣。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明明在湘江边还有两顷田,但皇恩浩荡(可能是做官的缘故)却不允许他去耕种。这句话表面看是抱怨不能务农,实则暗含对官场束缚的无奈,以及归隐田园而不得的遗憾。

全诗妙在把病中人的感官体验(视觉、嗅觉、触觉)与心理活动自然融合,通过"春景"与"病体"的强烈反差,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眼看春光流逝却无能为力的惆怅。特别是结尾处"君恩不许"四字,平淡中透着深沉的苦涩,让人看到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的永恒矛盾。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