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义

懊恼常人只好儒,古来忠义出屠沽,
试将朱亥相伦擬,几个衣冠是丈夫。

现代解析

这首《感义》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忠义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观念提出了质疑。

诗的第一句“懊恼常人只好儒”表示作者对那些只擅长读书、做儒家学者的人感到遗憾。他认为这些常人只懂得读书做学问,可能缺乏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第二句“古来忠义出屠沽”则是说历史上真正的忠义之士往往来自普通百姓,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这里的“屠沽”指的是屠夫和卖酒的小贩,即平民百姓。

第三句“试将朱亥相伦拟”则是拿古代的一个著名人物朱亥来做例子。朱亥是一位与秦统一六国时的英雄信陵君有密切关系的人物,他是信陵君的门客,后来因为救信陵君于危难之中而闻名。这里作者以朱亥的为例,是想说即使像朱亥这样出身平凡的人,也能够展现出忠义的行为,而那些身穿高贵衣冠的人却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一句“几个衣冠是丈夫”则是对那些所谓“衣冠”——指穿得体面、有地位的人——是否真正具备“丈夫”的品质提出了疑问。这里的“丈夫”并不是指性别,而是指有男子汉大志、忠诚勇敢的人。尽管这些人可能地位显赫,但真正具备忠义品质的却寥寥无几。

整首诗通过对比普通百姓与儒家学者、平民忠义之士与身居高位者,表达了作者对真正忠义品质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中某些人的虚伪和缺乏真正的忠义精神表示了不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