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螺子山时,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前四句写当代人对文天祥的追思。"湖西使者"指当地官员,他们怀着对先烈的崇敬,每天多次在文天祥墓前悲伤吟诵。诗人认为文天祥的精神永垂不朽,但反观当下,忠孝美德却日渐衰微。
后四句转入历史场景的想象。用"燕京花鸟"和"杜宇"两个典故,暗指文天祥被囚元大都(今北京)时的亡国之痛。"年年怨"、"夜夜哀"的重复句式,强化了这种悲怆感。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上高峰遥望故乡,看到钱塘潮水环绕着祭祀忠烈的祭台,象征着忠魂永在、精神不灭。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历史与现实交织,既有对英雄的缅怀,又有对当下道德滑坡的忧思。通过"花鸟怨"、"河山哀"等拟人化描写,让无情之物也染上悲情色彩,烘托出深沉的家国情怀。末尾的潮水意象,既点明文天祥的故乡(浙江),又暗喻其精神如潮水般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