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三间老屋瘦木架,狂风刮瓦天漏罅。
今年梅雨太不仁,偏不卜昼卜其夜。
睡梦惊起如盆倾,东邻西邻移榻声。
摒挡器具杂甑瓮,哜嘈人语兼儿婴。
我亦黑影大扪摸,衾裯半湿如凝冰。
仓皇呼烛照环堵,迁地庶得喘息宁。
谁知所遇若有鬼,四邻声息我复尔。
造物穷我何太愚,坐以待旦斯已矣。
吁嗟一寝亦岂关前因,必使长夜劳心神。
晓来整榻始浩叹,乃有巨蝎当帏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普通百姓在破旧房屋中狼狈避雨的窘迫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开篇用"三间老屋瘦木架"勾勒出摇摇欲坠的房屋,就像个营养不良的瘦弱骨架。"狂风刮瓦天漏罅"用拟人手法说梅雨太不厚道,专挑晚上下雨,把自然现象写得活灵活现。半夜被暴雨惊醒时,听到邻居们慌忙搬动家具的声响,夹杂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和孩子的啼哭,这些声音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人自己的处境更狼狈:在黑暗中摸索,被子湿冷如冰,点蜡烛查看时发现四面墙壁都在漏雨。最讽刺的是刚换个地方想休息,结果新地方照样漏雨,这种"才出虎穴又入狼窝"的遭遇,让人哭笑不得。最后发现床榻上竟蹲着只大蝎子,这个意外结局既危险又荒诞,把这场夜雨灾难推向了高潮。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普通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诗人没有直接抱怨,而是用"造物穷我何太愚"这样带着黑色幽默的感叹,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生活智慧。这种将苦难化为幽默的笔法,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