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喜皇甫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喜嘉客,辟前轩。
天月净,水云昏(真卿)。
雁声苦,蟾影寒。
闻裛浥,滴檀栾(羽)。
欢宴处,江湖间(曾)。
卷翠幕,吟嘉句。
恨清光,留不住(崿)。
高驾动,清角催。
惜归去,重裴回(昼)。
露欲晞,客将醉。
犹宛转,照深意(士修)。
天月净,水云昏(真卿)。
雁声苦,蟾影寒。
闻裛浥,滴檀栾(羽)。
欢宴处,江湖间(曾)。
卷翠幕,吟嘉句。
恨清光,留不住(崿)。
高驾动,清角催。
惜归去,重裴回(昼)。
露欲晞,客将醉。
犹宛转,照深意(士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南楼赏月的欢乐场景,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全诗通过不同人物的联句,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赏月画面。开头"喜嘉客"三句直接点明主题——好友相聚的喜悦。随后用"天月净"等句勾勒出秋夜明净的月色与朦胧的水云,营造出空灵的氛围。"雁声苦"等句则通过雁鸣、月影等意象,为欢聚场景增添了一丝清冷的秋意。
中间部分"欢宴处"等句生动记录了宴会场景:卷起翠绿帘幕吟诗作对,遗憾美好时光易逝。这里既有文人雅集的典型活动,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最后"高驾动"等句描写宴罢归去的场景,用"清角催"暗示时间已晚,而"露欲晞"等句则通过将晞的露水和微醺的客人,婉转表达出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多个人的联句,却浑然一体地展现了完整的事件流程——从喜迎宾客、赏月吟诗到宴罢惜别。通过月色、雁声等自然意象与卷幕、清角等人文活动的交织,既写出了秋夜之美,也记录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最后"犹宛转,照深意"的收尾,更让这场月光下的聚会余韵悠长。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