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张侯以长句送归清晖轩小隐勉尔奉酬颇深劝驾
张侯久发空门心,肘后掷去累累金。
自是人间不得意,却来方外寻知音。
常住楞伽山一坞,不远城郭犹尘土。
望见尧峰霄汉间,紫芝黄鹤谁为伍。
同蜡登山屐两双,重开绝壁云中窗。
宰官不现当年相,居士从知旧姓庞。
负米捐金良不惜,剪拂孤松挂孤锡。
巑岏凿构无数椽,丹青薜荔空山寂。
孔雀函前照慧灯,宝云泉水清如冰。
出世住世俱称佛,无发有发同为僧。
支郎室里天花积,虚席淹留谢安石。
远公开社白莲上,醍醐独设陶元亮。
张侯知识非常人,建得功名谁是真。
不如精进山中业,或能一悟超千春。
自是人间不得意,却来方外寻知音。
常住楞伽山一坞,不远城郭犹尘土。
望见尧峰霄汉间,紫芝黄鹤谁为伍。
同蜡登山屐两双,重开绝壁云中窗。
宰官不现当年相,居士从知旧姓庞。
负米捐金良不惜,剪拂孤松挂孤锡。
巑岏凿构无数椽,丹青薜荔空山寂。
孔雀函前照慧灯,宝云泉水清如冰。
出世住世俱称佛,无发有发同为僧。
支郎室里天花积,虚席淹留谢安石。
远公开社白莲上,醍醐独设陶元亮。
张侯知识非常人,建得功名谁是真。
不如精进山中业,或能一悟超千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侯的人,厌倦了世俗生活,选择隐居山林的故事。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开头说张侯早就想出家("发空门心"),把钱财都抛在身后("肘后掷去累累金")。他在人间过得不顺心,就去佛门找知音。这里用"累累金"和"空门"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他舍弃物质的决心。
中间部分描绘了张侯隐居生活的美好:住在楞伽山的小屋里,远离城市喧嚣;抬头就能看见高耸的尧峰,与紫芝黄鹤为伴。诗中用"登山屐"、"云中窗"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仿佛看到他和朋友在山中漫步、在云雾缭绕处开窗的场景。
接着诗人用两个典故:说张侯现在不像当官时的样子("宰官不现当年相"),倒像古代隐士庞居士;又用"剪拂孤松挂孤锡"这样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他安于清贫的隐居生活。
诗的后半段用佛家意象:慧灯、宝云泉水等,说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修行("出世住世俱称佛")。特别提到谢安、陶渊明这些历史名人,暗示张侯和他们一样选择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最后是诗人的劝告:与其在官场追逐虚名,不如专心修行,说不定能一朝顿悟,获得超越千年的智慧。这里的"一悟超千春"用夸张手法,强调精神觉悟的珍贵。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画面让抽象的修行生活变得可见可感
2. 通过隐居与仕途的对比,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 用历史典故增加深度,但不晦涩
4. 结尾的劝诫亲切自然,像朋友间的真诚建议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人生选择的诗,用张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放下世俗追求,反而能找到更珍贵的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