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东坡先生清虚堂韵送黄无庵佥事归甘肃兼寄许天玉
金城烽火连瓜沙,榆林盗贼趋彭衙。
三秦昨夜捷书至,关门百丈开莲花。
瓯闽格斗尚未已,天南望断今无家。
登陇嘶群怯班马,及关接翅随昏鸦。
甘州官舍幸少事,译经往往纷天葩。
河西番帐尽外徙,何妨羊酪煎春茶。
许生潦倒作秦赘,岑牟单绞渔阳挝。
竹林诸贤久雨散,我亦虮虱劳搔爬。
何时九州绝豺虎,吾徒一笑忘咨嗟。
小戎赋罢意慷慨,瓦亭西北纷虹霞(二君俱闽人黄精禅理)。
三秦昨夜捷书至,关门百丈开莲花。
瓯闽格斗尚未已,天南望断今无家。
登陇嘶群怯班马,及关接翅随昏鸦。
甘州官舍幸少事,译经往往纷天葩。
河西番帐尽外徙,何妨羊酪煎春茶。
许生潦倒作秦赘,岑牟单绞渔阳挝。
竹林诸贤久雨散,我亦虮虱劳搔爬。
何时九州绝豺虎,吾徒一笑忘咨嗟。
小戎赋罢意慷慨,瓦亭西北纷虹霞(二君俱闽人黄精禅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动荡景象和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融入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前六句用战火纷飞的画面开篇——甘肃金城一带烽火连天,陕西榆林的盗贼横行,虽然刚收到前线捷报("三秦捷书"),但福建(瓯闽)的战事仍未停歇。诗人用"天南望断今无家"道出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
中间八句转入送别主题。诗人想象友人黄无庵返回甘肃后的生活:在甘州官舍翻译佛经("译经纷天葩"),虽然河西走廊的游牧民族已迁走,但依然可以享受羊奶煮春茶的闲适。提到另一位友人许天玉(许生)在陕西落魄入赘,像三国名士祢衡击鼓般保持傲骨,但昔日竹林七贤般的雅聚早已消散。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渴望天下太平("九州绝豺虎"),届时大家才能开怀畅饮。结尾"瓦亭西北纷虹霞"的壮丽晚霞,既是对友人归途的祝愿,也暗含对光明未来的期盼。全诗在战乱背景中透出文人特有的豁达,将烽烟与茶香、铁马与佛经奇妙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