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中一株罕见的双头牡丹盛开的景象,通过华丽的画面和吉祥的寓意,歌颂了太平盛世。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前四句)点明地点和花开的祥瑞:在皇宫充满阳光的庭院里,沾着露水的牡丹花盛开。千万枝条蒸腾着祥和之气,双头牡丹的出现正应和了吉祥的预言。这里用"万柯"形容花枝繁茂,"双蘤"特指双头牡丹的罕见。
2.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牡丹之美:迎着阳光香气越发浓郁,随风摇曳时鲜艳得像要燃烧起来。两朵花在皇家屋檐外并蒂开放,花影交错映在皇帝的酒杯前。这里用"欲然"(像要燃烧)形容花色浓艳,用"联葩""交影"突出双头牡丹的独特姿态。
3. 结尾四句升华主题:这株牡丹的美超越了普通花朵("华跗"指普通花萼),它的名声堪比传说中的祥瑞紫脱。朝廷的颂歌赞美这天降吉兆,这美名将流传千秋万代。最后用"亿斯年"(亿万年)的夸张手法,强调祥瑞的永恒意义。
全诗亮点在于: - 抓住"双头"这一罕见特征,处处用成双意象(联葩、交影) - 将自然景物与皇家气象结合,花影直接映在帝王酒杯上 - 通篇充满祥瑞气息,从协气、祥篇到茂贶,层层递进 - 用"蒸""欲然"等动态词让静态的花充满生命力
本质上是通过一株奇花来歌颂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展现了宋代宫廷诗华丽精工的特点。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