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闸

斗门贮净练,悬板淙惊雷。
黄沙古岸转,白屋飞檐开。
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
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
蒿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
摧摧势排轧,汹汹声喧豗。
偪仄复偪仄,谁肯少徘徊!
传呼津吏至,弊盖凌高埃。
嗫嚅议讥征,叫怒不可裁。
吾观舟中子,一一皆可哀:
大为声利驱,小者饥寒催。
古今共来往,所得随飞灰。
我乃畸於人,胡为乎来哉?

现代解析

《长安闸》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船闸边繁忙拥挤的景象,并借此反思人生的奔波与无奈。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闸口百态图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闸口场景:清澈的水流像白练一样被闸门拦住,开闸时水流声如雷鸣。古老的黄沙岸边,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在这狭窄的闸口("袤丈许"指面积很小),船只密密麻麻遮蔽河面,就像千辆车挤一条隧道,万匹马绕一个小土堆。船尾的蒿草乱如雨点,桅杆密集得像柴堆。船只互相推挤发出巨响,谁都不肯退让半步。

二、权力与苦难 当收税的小吏出现时,场景更显荒诞:他们撑着破伞趾高气扬,嘴里嘟囔着征税的话,动不动就怒吼。诗人特别注意到船上的人们——无论是为名利奔波的富人,还是为温饱挣扎的穷人,都显得可怜。古今往来的人都像这样匆匆而过,最终一切化为飞灰。

三、诗人的清醒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他觉得自己像个"畸于人"的异类,明明看透这种奔波的无意义,却也不得不随大流来到闸口。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却又无法超脱的矛盾心理,让诗歌在写实之外多了哲理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像纪录片一样真实记录古代漕运场景 2. 用"闸口"比喻人生困境,拥挤的船只象征世人盲目追逐 3. 最后点出知识分子看透现实却无力改变的普遍困境 4. "汹汹声喧豗"等拟声词让人如临其境

今天我们读来依然共鸣,就像现代人堵在早晚高峰,或内卷于职场竞争,那种"不得不卷"又心有不甘的状态,与诗中古人如出一辙。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