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拟齐梁四首 其三

红藕映嘉鲂,澄池照孤坐。
池痕放文彩,雨气增慵堕。
山翁寄朮药,幸得秋病可。
终召十七人,云中备香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居文人宁静自得的日常生活,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淡泊悠然的心境。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红艳的荷花映着肥美的鲂鱼游动,清澈的池塘倒映着独坐的身影。雨水在池面激起涟漪,让倒影变得朦胧,这种慵懒的氛围让诗人更觉闲适。这里用"放文彩"形容水波荡漾的美,用"慵堕"形容被雨天感染而放松的状态,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情绪巧妙融合。

后四句转入生活片段:山里老翁送来草药,治好了秋天的微恙。诗人想着要邀请十七位友人,在云雾缭绕处备好香火聚会。"十七人"可能暗用"竹林七贤"的典故,翻倍的数字更显雅集之盛。最后这个邀约的设想,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人情温度,也流露出对知交共赏美景的期待。

全诗妙在把"闲居"二字写得充满生趣:有荷红鱼肥的视觉享受,有听雨观水的闲情逸致,有邻里往来的温暖,还有对雅集的美好憧憬。诗人用平常景物和琐事,构筑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文人精神世界。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