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于乔夜归翌日得师召诗知宿亨父宅戏次其韵

我留谢君饮,君主张侯宿。
还因越溪酿,更慕吴粳粥。
缨蓑挂凉雨,袍笏谢炎燠。
晓起闻叩门,开缄见心曲。
同游二十载,聚散难预卜。
朝餐太仓饭,暮引玉堂烛。
悲欢同一初,少壮如两毂。
世故勿苟谈,此身聊自足。
文章亦剧戏,勿谓遭我毒。
他时究渊源,请检归田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朋友家避雨过夜后,收到另一位朋友的诗信,于是幽默地回了一首。全诗用轻松随意的口吻,表达了朋友间真挚的情谊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感。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头八句是生活场景:
- "我留谢君饮":我在朋友家喝酒聊天
- "君主张侯宿":朋友热情留我过夜
- 还提到用越溪的水酿酒,吃吴地的粳米粥
- 把淋湿的蓑衣挂起来,脱掉官服躲避炎热
- 第二天早上有人敲门,收到朋友的诗信

2. 中间八句是人生感悟:
- 和朋友相识二十年,聚散无常
- 早上吃公家饭,晚上在翰林院点蜡烛工作
- 人生悲欢就像车轮,少壮时光转瞬即逝
- 不要总是抱怨世事,要懂得知足

3. 最后四句是幽默自嘲:
- 把写文章比作演戏,叫朋友别嫌他"毒舌"
- 说以后要追溯这些往事,可以查他的《归田录》(退休生活记录)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小事展现深厚友情,比如一起喝酒、留宿、读信
2. 把官场生活(太仓饭、玉堂烛)和田园乐趣(酿酒、喝粥)对比
3. 幽默中带着智慧,比如把人生比作车轮,把写作比作演戏
4. 语言平实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说笑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此身聊自足"这句话,表达了在纷扰世事中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整首诗就像一幅古代文人的友情画卷,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人生哲理。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