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覃侍者住庵
门上书心字,窗上书心字。
长啸住庵人,不知庵内事。
除却煨芋头,无力收寒涕。
我观从上来,懒瓒较些子。
君勿轻住庵,住庵不容易。
手中长柄锄,上有千古意。
前山粟自锄,后山禾自刈。
客来问有麽,牢把柴门闭。
长啸住庵人,不知庵内事。
除却煨芋头,无力收寒涕。
我观从上来,懒瓒较些子。
君勿轻住庵,住庵不容易。
手中长柄锄,上有千古意。
前山粟自锄,后山禾自刈。
客来问有麽,牢把柴门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修行的僧人生活,语言直白却充满深意。
开篇用重复的"心"字描写庵堂环境,暗示修行重在修心。但有趣的是,住在庵里的人却"不知庵内事",说明真正的修行者不会刻意标榜自己。
中间部分用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修行日常:烤芋头充饥、用长锄劳作。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都暗含深意——"长柄锄"承载着千年智慧,"自锄自刈"体现自给自足的修行态度。
最后用"牢把柴门闭"的坚决态度,表明修行需要隔绝外界干扰。全诗通过日常细节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而在简单生活中保持专注;看似孤独的隐居,实则是追寻内心宁静的选择。
诗人用烤芋头、关柴门这些接地气的意象,把深刻的修行哲理讲得生动有趣,让人明白修行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