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
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
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
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断猿明月曙,疏雨碧梧秋。
桥断春堤多积雨,溪深野碓自舂云。
竹深四壁生虚籁,山近半村无夕阳。
芳朮旋收同茗煮,落花閒拾和香烧。
鸠雨欲晴桑叶晚,燕泥新湿杏花馀。
现代解析
这首《句》由一系列精致的画面片段组成,像一组被打散的风景明信片,每两句都勾勒出一个独立又充满意境的场景。
开篇用晨风与夜月对比:微风吹拂的清晨空气湿润,皎洁月光下的夜晚花香带着寒意。一"润"一"寒"两种触觉,立刻让人身临其境。
中间部分像镜头切换:白鹤在松林小径的细雨中漫步,僧人倚着石栏仿佛与云朵融为一体。猿猴啼叫时天刚破晓,梧桐叶上的雨滴映着秋天。这些画面动静结合,僧人静倚与鹤步雨中的动态形成有趣对比。
接着转向更开阔的景观:春雨冲垮小桥在堤岸积水,深山溪流推动水碓(古代舂米工具)溅起水雾像在舂捣云朵。这里把机械劳作写得充满仙气,积水映天与舂米扬雾的意象新颖别致。
最后几组镜头更生活化:竹林深处风声自成音乐,山村因山势遮挡早早不见阳光;采药煮茶、拾花熏香,把日常琐事写得雅致;雨后桑叶上的斑鸠、湿润杏花枝头的燕泥,用动物活动暗示季节变迁。
全诗最大特点是"无我之境",诗人像隐形摄影师,捕捉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瞬间。每个画面都带着中国画般的留白,比如"僧倚石阑云"到底是人靠着栏杆看云,还是人影与云雾难分?这种朦胧美让读者自行想象。通过光影(月光、夕阳)、声音(猿啼、竹籁)、气味(花香、药香)的多维度描写,营造出可感可触的诗意世界。
周权
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