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次李西涯相国韵
仙人到处堪栖泊,幻出白云与黄鹤。
鹤去楼空事若何?江天一望成寥廓。
蛇蟠龟锁谁开凿?凤凰鹦鹉相缠络。
戛羽回翔仙枣亭,振衣俯视晴川阁。
隔江大别起孤峰,蛟龙跋浪冯夷⑴宫。
帆樯远自五湖至,烟霞暗与三湘通。
襟带高深浩无极,凭阑飒飒生雄风。
屈原宋玉久不作,独有崔颢称诗翁。
朝来衔命罗群彦,棘闱深锁秋过半。
藟草千龄伴药笼,丹砂五色凝柔翰。
物色由来重楚材,江山隐隐菁华见。
白华聊辞眯目讥,熊湘倘复开生面。
兹辰把臂共登临,愿借并刀裁匹练。
酾酒还招跨鹤人,冉冉乘云下霄汉。
鹤去楼空事若何?江天一望成寥廓。
蛇蟠龟锁谁开凿?凤凰鹦鹉相缠络。
戛羽回翔仙枣亭,振衣俯视晴川阁。
隔江大别起孤峰,蛟龙跋浪冯夷⑴宫。
帆樯远自五湖至,烟霞暗与三湘通。
襟带高深浩无极,凭阑飒飒生雄风。
屈原宋玉久不作,独有崔颢称诗翁。
朝来衔命罗群彦,棘闱深锁秋过半。
藟草千龄伴药笼,丹砂五色凝柔翰。
物色由来重楚材,江山隐隐菁华见。
白华聊辞眯目讥,熊湘倘复开生面。
兹辰把臂共登临,愿借并刀裁匹练。
酾酒还招跨鹤人,冉冉乘云下霄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仙鹤传说
诗人从黄鹤楼的传说入手,提到仙人乘鹤飞走的典故("鹤去楼空"),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站在楼上远眺,江天一色,辽阔无边,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沧桑。
2. 武汉的地理风貌
诗中用"蛇蟠龟锁"(指蛇山、龟山)、"凤凰鹦鹉"(凤凰山、鹦鹉洲)等具体地名,生动描绘了武汉三镇的地理特征。通过"戛羽回翔""振衣俯视"等动作描写,让读者仿佛跟着诗人一起俯瞰长江、晴川阁和隔江的汉阳(大别山)。
3.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诗人看到江上往来的船只("帆樯远自五湖至"),联想到这片土地与三湘大地的联系。他用"襟带高深"形容长江的雄伟,凭栏时感受到的"飒飒雄风"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也暗含对历史风云的感慨。
4. 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中提到屈原、宋玉(楚国著名文人)和崔颢(写《黄鹤楼》的唐代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关注。诗人似乎在思考:当今还有谁能继承这样的文化传统?他期待能出现新的才子("楚材")为这片土地续写华章。
5. 登高的感悟与期许
最后诗人与友人一同登高,想要"裁匹练"(比喻写诗),用美酒致敬传说中的仙人,表达了自己对超越平凡、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冉冉乘云下霄汉"的结尾,给人留下飘逸洒脱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将地理景观与历史传说自然融合
- 通过具体景物引发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 语言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 结尾的仙人意象让整首诗超脱尘世,余韵悠长
诗人不是在单纯写景,而是借黄鹤楼这个文化地标,表达对楚地文化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中国文人"登高怀古"的传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