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独坐空斋里,柴门镇日扃。
径荒苔自绿,春近草重青。
诗不缘贫辍,愁难与酒醒。
胡笳日暮发,哀怨不堪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坐在空荡书斋里的孤独场景,传递出深沉的寂寞与忧愁。

柴门整天紧闭,暗示诗人与外界隔绝的状态。院子里的小路长满青苔,无人踏足,但春天临近时野草又重新泛青——这些自然景物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依然按自己的规律生长,反衬出人的孤独。

诗人强调自己不会因为贫穷就停止写诗,但借酒消愁却难以真正消除忧愁。最后两句写黄昏时听到的胡笳声(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那哀怨的音调让人不忍卒听,将整首诗的孤寂情绪推向高潮。

全诗通过"紧闭的门"、"荒芜的小径"、"哀怨的乐声"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虽然处境艰难,但诗人仍坚持诗歌创作,展现出文人特有的精神坚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