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大中祥符寺通悟圣师所创寺前老柏系师手

六丰年前事异哉,二龙委骨致环材。
虽然悬识识兴废,要以无心为去来。
寺里塔模天竺样,门前柏是圣师栽。
若将雁岭较喧寂,寂定光中定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绵竹大祥符寺前的一棵老柏树,由通悟圣师亲手栽种。诗人通过这棵树,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开头两句“六丰年前事异哉,二龙委骨致环材”说的是六十年前发生的奇异事件(“六丰”可能指六十年),两条龙的遗骨变成了环绕寺庙的材料。这里用神话传说渲染寺庙的神秘色彩。

接下来“虽然悬识识兴废,要以无心为去来”是核心哲理:虽然人们能预见到事物的兴衰,但真正超脱的态度应该像这棵柏树一样,保持“无心”的状态,不刻意追求来去。这里的“无心”不是真的没心,而是指顺其自然、不执着。

五六句具体描写寺庙景象:佛塔仿照印度风格建造,门前柏树是圣师亲手栽的。这两句把读者的视线从虚幻传说拉回现实场景。

最后两句用对比手法:如果把喧闹的雁门山岭和这里的寂静相比,在佛光普照的宁静中,自然能会心一笑(“咍”是笑的意思)。这里通过环境对比,突出寺庙超然物外的氛围。

全诗从神话落笔,转入哲理思考,再回到现实景物,最后用对比收尾。通过一棵柏树,既写了寺庙历史,又表达了“顺应自然”的禅意,把物、人、理三者自然融合。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在了解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人生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