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

不尽人间万古愁,却评萱草解忘忧。
开花若总关憔悴,谁信浮生更白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萱草作引子,道出了人生无法逃避的忧愁。

前两句说:人世间有太多永恒的烦恼,可人们却夸赞萱草能让人忘记忧愁。这里用“萱草解忘忧”的民间说法(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反衬出人间的愁苦其实根本无法消除,暗示所谓的“忘忧”只是美好的幻想。

后两句更深刻:如果萱草开花时也像人一样憔悴(暗指忧愁无法真正消解),那谁还会相信人生中“白头”的悲哀呢?这里的“浮生”指短暂无常的人生,“白头”象征衰老和苦难。诗人用萱草可能也憔悴的假设,点破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人生本质就是充满苦难的,连象征忘忧的萱草也无力改变。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常见的萱草作比喻,戳破了“忘忧”的假象,直指人生愁苦的永恒性。语言看似平淡,却带着对命运的无奈和清醒认知,容易引发普通人共鸣。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