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夏虫作

隐几神思越树杪,壁间虫声却来绕。
露饮何乐复何哀,夜窗顿觉恨难了。
世务纷拿环环纠,娱心一瞬伤肺久。
华屋茅屋居不同,荒烟狐兔知谁有。
汗马雕龙千载名,青简能驻朱颜否。
此情白骨曾有之,只有此情今未朽。
唧唧岂为故人吊,夜半如闻精灵叫。
方悲斯虫复自悲,久之迎风还自笑。
我亦强颜欲语冰,流血终凿浑沌窍。
郁郁定无匡时略,醉乡安可议清庙。
歌于斯兮哭于斯,微呻聊复拟猿啸。
荒郊僵卧忘日星,草上青磷来相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独处时的复杂心境,借夏虫的鸣叫引发对生命、时间、功名的思考。全诗充满哲理性,语言凝练深沉。

开篇写人静坐沉思时,墙缝里的虫鸣声不断缠绕耳边。这里用"神思越树杪"的意象,表现思绪飘远的状态。接着用"露饮"的比喻,说虫鸣声像饮露水一样,既快乐又哀伤,让诗人突然感到无尽惆怅。

中间部分展开对人生的思考:世间事务像乱麻般纠缠不清,短暂的快乐后是长久的伤神。无论是住豪宅还是茅屋,最终都会变成荒烟野地。就算立下汗马功劳、留下千载美名,史书也留不住青春容颜。这些感悟古今相通,如今依然鲜活。

后段情绪更加激烈:虫鸣仿佛在为逝者哀悼,又像精灵在深夜哭喊。诗人先是替虫子悲伤,继而为自己悲伤,最后迎风苦笑。他自嘲像"对牛弹琴"般徒劳,又像"凿混沌"般费力不讨好。

结尾处情绪归于平静:承认自己没有治国良策,醉乡里谈什么国家大事。只能在这里又歌又哭,像猿猴般低声哀鸣。最后定格在荒郊夜宿的画面,青磷(鬼火)幽幽照亮的场景,充满孤寂感。

全诗通过虫鸣这个小切入点,展开对生命意义的大思考。语言时而激烈时而平静,像一场深夜的内心独白,既有对功名的怀疑,也有对永恒的追问,最终归于无奈的豁达。诗中"华屋茅屋"的对比、"青简朱颜"的对照都很精彩,把深刻的人生感悟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