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藤类植物的诗歌,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描绘了藤的形态和功能。
1. 虺蔓相结蟠:这句描述了藤的纠缠和缠绕。虺是一种毒蛇,常用来比喻有危险性的事物,这里用来形容藤的复杂缠绕形态。蟠也是一种蜿蜒曲折的形态,两者结合起来,展现了藤类植物错综复杂的生长方式。
2. 虬梢互回屈:“虬”是指一种龙类生物,常用来形容弯曲的形态。这句诗描绘了藤的枝条末梢弯曲回绕的形态,进一步展现了藤的生长方式和生命力。
3. 纷若未契绳,繁如已纶綍:这里用了两个比喻。“纷若未契绳”形象地描绘了藤的纷繁复杂的形态,像没有编织好的绳子一样杂乱。“繁如已纶綍”则形容藤的生长非常繁盛,像已经编织好的绳子一样牢固。
4. 峭格外团阴:这句描绘了藤类植物在陡峭的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峭格”指的是陡峭的环境,“外团阴”则可能指的是藤在外部形成的遮蔽物,为其他生物提供荫蔽。
5. 尤堪庇炎日:这句诗强调了藤类植物的实际功能,即在炎热的阳光下提供庇佑。这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藤类植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它们的生命力、实用性和在自然环境中的角色。语言具体、形象,让读者能够通过诗歌感受到藤类植物的魅力和生命力。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