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
世岂无贤才,识寡昧所从。
遂令当路子,低昂槃涧中。
自昔重华氏,畎亩行将终。
吕望钓渭川,八十守固穷。
苟无唐与周,高栖竟乔松。
许由藉神尧,千载景遐风。
隐显恒因人,名实无异同。
贤圣不逢时,形迹如飘蓬。
揽辔遍中野,所见多樵农。
遂令当路子,低昂槃涧中。
自昔重华氏,畎亩行将终。
吕望钓渭川,八十守固穷。
苟无唐与周,高栖竟乔松。
许由藉神尧,千载景遐风。
隐显恒因人,名实无异同。
贤圣不逢时,形迹如飘蓬。
揽辔遍中野,所见多樵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才是否被埋没,关键在于是否遇到赏识他们的伯乐。
诗人用一系列历史典故来说明这个观点:
1. 舜帝(重华氏)原本是个农夫,吕尚(姜子牙)80岁还在渭河边钓鱼,如果不是遇到明君,他们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
2. 许由这样的隐士之所以出名,恰恰是因为他拒绝了尧帝的邀请。
3. 圣贤如果生不逢时,就会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无处安身。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亲身观察:他骑马走遍田野,看到的都是砍柴种地的普通人,暗示很多人才可能就这样被埋没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举例,说明机遇的重要性
- 最后落到现实观察,让读者产生共鸣
- 表达了对人才埋没现象的惋惜,也暗含对当权者不识人才的批评
简单说就是:是金子不一定会发光,还要有人发现你是金子才行。很多有才能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种地砍柴,只是没遇到欣赏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