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费安中山长告别走赋六首 其一 送安中

春融璧海讲帷开,有客携经万里来。
天下名人半知己,芹边冷席独淹才。
东湖时雨沾膏壤,北斗文星贯上台。
回望当年旧游地,苍茫烟树隔金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学者(安中)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才华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春融璧海讲帷开,有客携经万里来"用春天融冰、讲学开始的画面,引出主人公跋涉万里带着学问而来的形象。"璧海"指代学府,"讲帷"是讲课的帷幕,整体营造出学术交流的温暖氛围。

颔联"天下名人半知己,芹边冷席独淹才"形成巧妙对比:前句说安中结交了天下大半名士,后句却用"芹边冷席"(指清贫的教书生活)突出他甘于寂寞沉淀才华的特质。"淹才"二字暗含对他怀才不遇的惋惜。

颈联"东湖时雨沾膏壤,北斗文星贯上台"用两个自然意象作比:前句以东湖春雨滋润沃土,比喻安中的教诲深入人心;后句将他的文采比作贯穿北斗的星光,直抵朝廷高位,暗示他终将获得重用。

尾联"回望当年旧游地,苍茫烟树隔金台"以景结情:回望曾经共同游历过的地方,如今隔着烟雨朦胧的树林与京城相望。这里的"金台"既指实际地点,也暗喻仕途前程,透露出对友人前程的期许和离别的不舍。

全诗通过"万里携经"与"芹边冷席"的对比,"时雨"与"文星"的比喻,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位淡泊明志的学者形象。最后用朦胧的烟树景象,将惜别之情与人生感慨融为一体,余韵悠长。诗中"半知己"与"独淹才"的对仗尤为精妙,短短十四字就写尽了文人既广交名士又甘守清贫的矛盾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