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科举落榜后登雨花台散心的所见所感,充满失意却不失豪情的复杂心境。
前两句用"八月""五度登"点明时间地点,暗示多次落第的郁闷。他两袖空空只带一根藤杖登山,既写实又暗喻仕途无成。"悲秋客"是自嘲像落魄文人,"结夏僧"则写自己像避暑的和尚,两种形象对比显出矛盾心理。
中间四句最精彩。用"山骨比诗瘦"的妙喻,说山石嶙峋比自己写的诗还要清瘦,既夸山水又自嘲才情不足。而面对壮阔长江,反而激发出饮酒的豪情,这种逆境中的豁达很动人。最后突发奇想要乘风飞去,却自比无力飞翔的孤鹤,把壮志未酬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写得既浪漫又心酸。
全诗妙在把落第的苦闷转化为山水之间的放达,瘦山阔江的对比中,藏着文人骨子里的清高与豪放。特别是最后那个想飞又飞不动的比喻,让每个经历过挫折的人都能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