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四首

无须锁子两头摇,无瑕璧玉三回献。
反遭刖足太无端,谁料正言还似反。

现代解析

这首《颂古四十四首》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

1. 无需锁子两头摇:这一句表达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字面上看,它似乎在描述一种情境,即不需要用锁来限制某物,任由其自由摆动。这可以被理解为对自由自在的追求,不要过于强求或约束某些事物,让其自然地发展。 2. 无瑕璧玉三回献:这一句展示了某物或某人的美好与珍贵。"无瑕璧玉"表示璧玉无暇,是非常珍贵和完美的象征。而"三回献"则可能表示这种美好是经过反复展示或者经历的。 3. 反遭刖足太无端:这一句则表达了一种遭遇不幸或误解的情境。"刖足"是古代的一种刑罚,表示对脚的伤害。这里的"反遭刖足"可能表示虽然事物或人本身美好,但却因为某些原因遭受伤害或误解。"太无端"可能表示这种遭遇是无缘无故的,让人感到不公。 4. 谁料正言还似反:这一句表达了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现象中的矛盾与误解。"正言"通常表示正直的言论或行为,"还似反"则可能表示这种正直的言论或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被误解为负面的东西。

整体来看,这首诗可能表达的是一种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描述了尽管有人或事物拥有美好的品质(如无瑕璧玉),但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或人际关系时,可能会遭受误解或伤害(如反遭刖足)。此外,诗中的“正言还似反”也揭示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有时候正直的言论和行为并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对待。这首诗通过简洁的字句,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诗歌的解读有一定的主观性,以上分析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释法泰

释法泰,号佛性,俗姓李,汉州(今四川广汉)人。住鼎之德山,邵之西湖及谷山道吾,敕居潭州大沩。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七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