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一场风雨前后的景象变化,以及人在温暖室内对窗外春寒的浑然不觉。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自然与人事的微妙关系。
前两句写风雨前的繁花盛景与风雨后的凋零:开篇用"闹紫繁红"四字活画出枝头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裹绿枝"进一步强化了春意盎然的画面感。然而一场风雨过后,这些灿烂的花朵全都"离披"(散乱凋落),强烈的视觉反差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情力量。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室内的温暖舒适:瑞香花(一种芳香植物)已经开放十多天,在深闺中散发着暖意。帘内的人沉浸在花香暖意中,完全察觉不到窗外风雨带来的春寒。这里"旬占"(持续十来天)暗示温暖时间之久,"都不知"三字更是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安逸疏离的状态。
全诗通过内外对比,巧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窗外花开花落、风雨变幻,窗内的人却因身处舒适环境而对自然变化浑然不觉。这种描写既展现了春天易逝的特质,也含蓄表达了人对自然变化的迟钝反应,引人深思。
张公庠
张公庠,字元善。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两宋名小集》卷三二三《张泗州集》序)。嘉祐八年(一○六三)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奏举人张公庠著作佐郎制》)。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知晋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三年,徙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又知邛州(《能改斋漫录》卷一六)。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有《张公庠宫词》一卷。张公庠诗,据汲古阁影抄宋书棚本《张公庠宫词》、《四库全书》本《张泗州集》以及《能改斋谩录》所录,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