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歌

春中花盛开,暄风集崇台。
爽气朗襟袖,白昼净尘埃。
如此良辰何,看看欲徘徊。
徘徊还自问,人生当几回。
荆棘生高坟,雨雪空皑皑。
今我不惜阴,后人徒见哀。
后人复如我,展转成劫灰。
劝君濯渊鉴,静言观从来。
春花与秋实,荣落时见摧。
观彼荣落时,我心当何持。
莫以琴瑟娱,逐乐忘归期。
斗酒虽云欢,万岁谁相知。
何不趁芳华,百情聊以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美景中的人生感悟,核心思想是劝人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良辰美景的触动(前8句)
诗人站在开满鲜花的春日高台上,暖风拂面、空气清新,白昼明亮得仿佛能洗净尘埃。这样美好的时刻让他忍不住来回踱步思考: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好时光?

2. 生死无常的警示(中间8句)
看着长满荆棘的坟墓和皑皑白雪(象征死亡),诗人突然醒悟:如果我现在浪费光阴,后人只会为我哀叹。而后人也会重蹈覆辙,最终都化为尘土。这里用"劫灰"比喻生命终将消逝。

3. 及时行乐的劝诫(后12句)
诗人提出具体建议:要像照镜子一样清醒认识自己,观察自然规律——春花虽美终会凋零,秋实成熟终被采摘。面对这种自然规律,我们该保持什么心态?不要沉迷琴瑟歌舞而忘记回家,不要以为喝酒狂欢就是快乐(因为没人能活到"万岁")。不如趁着青春年华,把各种情感都体验一番。

全诗用春景起兴,通过坟墓与白雪的死亡意象形成强烈对比,最后回归到"活在当下"的主题。语言上运用了"劫灰""渊鉴"等生动比喻,节奏从轻快到深沉再到劝诫,层层递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生命易逝的焦虑感,以及由此产生的紧迫感——就像现代人常说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但诗人表达得更深刻:不是简单的享乐主义,而是清醒认识生命规律后的积极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