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用思母八首再依前韵 其一

枯株忽荷再生恩,拊畜身存积思繁。近恋枫宸摅荩悃,遥依萱树释惊魂。

樊笼乍脱期还哺,禄养重欢戒素飧。三月乡愁烽火遍,万金归信到衡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游子思念母亲的深情告白,用简单的生活画面传递出浓烈的亲情。

第一句"枯株忽荷再生恩": 诗人把自己比作一棵快枯死的小树,突然得到母亲的关怀(如浇水养护),重新活了过来。这里用"枯树逢春"的比喻,表达母亲的爱让自己重获新生。

第二句"拊畜身存积思繁": "拊畜"指母亲抚摸养育,"积思繁"是说对母亲的思念越积越多。诗人回忆母亲曾经的照料,如今自己虽已独立,但思念之情反而更浓。

第三、四句"近恋枫宸摅荩悃,遥依萱树释惊魂": "枫宸"代指朝廷或工作,"萱树"象征母亲。诗人在外为事业奔波(近恋枫宸),但心里始终记挂家乡的母亲(遥依萱树)。"惊魂"二字透露他可能经历过危险或困境,而想到母亲就能获得安慰。

第五、六句"樊笼乍脱期还哺,禄养重欢戒素飧": "樊笼"比喻官场或生活的束缚,"乍脱"是说暂时解脱,渴望回家尽孝(还哺)。"禄养"指用俸禄奉养母亲,"戒素飧"是提醒自己别只顾着吃白饭(暗指要回报母亲)。

最后两句"三月乡愁烽火遍,万金归信到衡门": "烽火"暗示战乱或动荡,诗人漂泊在外,乡愁如烽火般蔓延。而"万金归信"化用"家书抵万金",指收到家书就像回到母亲的小院(衡门),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全诗核心: 通过"枯树重生""家书万金"等质朴比喻,展现游子对母亲的愧疚与依恋。诗中既有对童年受哺的怀念,又有成年后欲报恩的急切,最后落在战乱中家书的珍贵,层层递进,打动人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