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由却又被现实束缚的矛盾心情,同时透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前两句描写了诗人幻想自己像鸟一样在高空俯瞰大地,但只能停留在想象中("神游")。热闹过后("闹罢琼枝")又陷入忧愁,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中间四句直抒胸臆: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辜负内心的期待("莫负心期"),虽然身体被困在安静的楼中("身锁静安楼"),但精神可以寄托于自然。他认识到肉体终将归于尘土("泥壤分子留"),这是对生命本质的清醒认知。
最后两句用对比手法表明人生态度:宁愿脚踏实地开垦良田(积极生活),也不要死后徒留坟丘(消极等待死亡)。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务实而超脱的智慧。
全诗以生动的比喻(飞鸟、良田)和鲜明的对比(神游与身锁、良田与坟丘),将抽象的人生感悟具象化,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容易引发现代人对生命价值的共鸣。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