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吴明卿舍人
岩岩京洛间,天门俨九重。
中有缨弁客,翼翼从飞龙。
朝听比里竽,夕听南邻钟。
嗟哉杨马才,斯人不见容。
偃蹇以薄游,朝餐夕不供。
抽翰灿春华,扬藻凌高峰。
昔为一时重,今为万世宗。
作者岂无传,谁能撄其锋。
寄谢同心人,斯理谅可从。
中有缨弁客,翼翼从飞龙。
朝听比里竽,夕听南邻钟。
嗟哉杨马才,斯人不见容。
偃蹇以薄游,朝餐夕不供。
抽翰灿春华,扬藻凌高峰。
昔为一时重,今为万世宗。
作者岂无传,谁能撄其锋。
寄谢同心人,斯理谅可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文人在京城的生活境遇,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文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开头四句描绘京城森严的等级制度:用"天门九重"比喻朝廷门槛之高,"缨弁客"(戴官帽的人)小心翼翼地追随帝王,暗示官场趋炎附势的风气。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自况:他早上听邻居吹竽,晚上听钟声,过着清贫生活。"杨马"指汉代文学家杨雄和司马相如,诗人以他们自比,却得不到赏识。虽然穷到"朝餐夕不供",但他坚持创作,文字如春花般灿烂,才华超越高峰。
最后六句表达文学永恒的价值:真正的杰作即便一时被埋没,终将成为后世典范。诗人劝慰志同道合者:不必在意眼前得失,优秀的作品自会穿越时空,这个道理值得坚信。
全诗通过对比(权贵的显赫与才子的落魄)、比喻(把文章比作春华)和用典(杨马典故),展现了传统文人"穷且益坚"的精神追求,传递出"文章千古事"的价值观。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把怀才不遇的郁闷转化为对文学永恒的信念,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