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日书怀

又见葭灰飞玉琯,深宵拥被对孤镫。
青春渐逐尊前改,白发多从镜里增。
苦盼音书怜女远,欣看家学有儿承。
平生愧乏《螽斯》化,挥尽黄金尚未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中年人在冬至夜的感慨,用生活化的场景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时光流逝、家庭牵挂和人生遗憾。

前两句描绘冬夜场景:诗人看到芦苇灰从玉制律管中飞出(古代用这个测节气变化),暗示又是一年冬至;深夜裹着被子面对一盏孤灯,画面感很强,直接传递出孤独感。

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年龄变化:青春在酒杯前悄悄溜走,白发却在镜子里越来越多。这里"尊前改"和"镜里增"形成巧妙对应,把看不见的时间流逝具象化成看得见的白发。

五六句转向家庭牵挂:心疼远嫁女儿收不到家书,又欣慰儿子继承了家传学问。一"苦"一"欣"道出为人父母的复杂心情,女儿远行是牵挂,儿子成才是安慰。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惭愧自己没能像《诗经》里写的螽斯(一种多子的昆虫)那样子孙满堂,即便散尽家财也未能如愿。这里用自嘲口吻,透露出传统观念中"多子多福"的遗憾。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葭灰飞玉琯""孤灯"等意象营造冬夜氛围
2. "青春-白发""怜女-欣儿"的对比手法
3. 结尾的突然自嘲,让感慨更有层次
4. 语言直白如聊天,但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没有刻意说教,只是如实记录一个普通冬夜的所思所感,反而让读者更能共情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感和岁月焦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