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摄山寻练塘墓

江左诗僧有墓田,最高峰后许庄前。
名称殁世知何用,祭到无人亦可怜。
六代云山遗旧迹,一生风月付寒泉。
多情还是南徐客,岁岁春风泣杜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重访摄山(今南京栖霞山),寻找一位已故诗僧练塘的墓地时的感慨。

前两句点明地点:练塘的墓地在摄山最高峰后面、许庄前面。这位诗僧生前在江南一带很有名气,但如今墓地荒凉,连祭扫的人都没有了。诗人感叹:人死之后,生前的名声又有什么用呢?连个祭拜的人都没有,实在令人心酸。

中间四句写景抒情:六朝古都的云山依旧,但当年的繁华已成遗迹。练塘一生清贫,只与清风明月为伴,如今长眠在这清冷的山泉边。只有像诗人这样来自南徐(镇江古称)的多情过客,才会年复一年在春风中,听着杜鹃啼血般的哀鸣来凭吊他。

全诗通过荒坟无人祭扫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前名声再大,死后也难免被遗忘。唯有自然山水永恒,而像杜鹃啼血这样真挚的情感,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诗中"寒泉"、"杜鹃"等意象都带着悲凉的色彩,烘托出诗人对生命易逝、知音难觅的感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