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时的复杂心情和沿途见闻,充满仕途抱负与思乡之情的交织。
前四句写官员的仕途轨迹:早年就接到地方长官的任命文书("诸侯檄"),如今又升任中央要职("九列丞")。他明白官职就像华丽的锦缎只是暂时庇护("庇身聊制锦"),但接受任命时仍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受命更怀冰"),展现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
后四句转为旅途描写:河岸的药草香气熏染着行船("浦药薰行櫏"),江边稻田的翠浪压低了田埂("江禾压翠塍"),这些生动的自然意象暗示着赴任路上的新鲜感。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当看到高楼时,他忍不住驻足回望西北方向(可能是故乡或京城),这个凭栏远眺的细节,流露出人在仕途身不由己的淡淡乡愁。
全诗妙在将官员的公务行程写得如诗如画,既有"制锦""怀冰"这类体现责任感的精妙比喻,又有"薰行櫏""压翠塍"这样充满画面感的自然描写,最后用"西北一长凭"这个动作收尾,让整首诗在庄严中透出人情味,让人看到古代官员鲜活的内心世界。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