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许公亭参加宴会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首联写许公亭地理位置优越("压通津"指靠近重要渡口),作者虽然身体虚弱("羸躯"),仍勉强参加聚会。这里既表现了亭馆的气派,也暗示了聚会的吸引力。
中间两联用四组鲜明对比展现沿途见闻:
1. "万陇得苗经饱雨"与"满车馀粟有归民"形成丰收景象——雨后田野麦苗茁壮,运粮车上还有余粮,农民正满载而归。
2. "退花杏小惊春晚"与"系马蔬柔辨食珍"构成时令特写——杏花凋谢结出小果,让人惊觉春将尽;拴马的柔嫩蔬菜,却成了宴席珍馐。
尾联突然转折:风神("风伯")像进谗言的小人般破坏雅兴,整日怒号卷起尘土。这里用拟人手法,把扫兴的天气比作嫉妒人间欢乐的谗臣,使寻常的刮风天气顿时充满戏剧性。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用"道中所见"的农家丰收对比亭馆宴饮,暗含对民生关注
2. 通过杏花结子、春蔬入馔等细节,捕捉初夏时节的微妙变化
3. 结尾突发奇想,把自然现象人格化,让整首诗在风趣中收尾
这种写法既有杜甫式的写实观察(如农民运粮),又带着韩愈式的奇崛想象(如风伯进谗),在寻常聚会题材中写出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