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君亮大著出守眉州
老夫丐外自缘老,复闻建邺江山好。
不应夫子亦翩然,一柁江花更江草。
黄金宫阙三神山,蓬莱五云霄汉间。
仍将弱水三万里,隔断尘世无往还。
西州名胜李太史,岂徒国士天下士。
玉皇催入道山堂,知费台家几黄纸。
似闻郎罢对薰风,忽思锦江荔枝红。
人生奉亲行乐耳,金印斗大阿关侬。
峨眉山月却入手,影落庭闱一杯酒。
蚤赋中和乐职宣布诗,会看夔龙集凤池。
不应夫子亦翩然,一柁江花更江草。
黄金宫阙三神山,蓬莱五云霄汉间。
仍将弱水三万里,隔断尘世无往还。
西州名胜李太史,岂徒国士天下士。
玉皇催入道山堂,知费台家几黄纸。
似闻郎罢对薰风,忽思锦江荔枝红。
人生奉亲行乐耳,金印斗大阿关侬。
峨眉山月却入手,影落庭闱一杯酒。
蚤赋中和乐职宣布诗,会看夔龙集凤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送别好友李君亮去眉州任职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头部分(前四句):
诗人说自己年纪大了想退休("丐外"指请求外放做官),听说建邺(南京)风景好。没想到你(李君亮)也突然要离开,乘船顺江而下去眉州。这里用"江花江草"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含离别的惆怅。
2. 中间部分("黄金宫阙"到"金印斗大阿关侬"):
用神话传说比喻官场 - 把朝廷比作蓬莱仙山,用"弱水隔断尘世"暗示官场与普通人生活的距离。称赞李君亮是天下难得的人才("国士天下士"),朝廷多次下诏书("黄纸"指诏书)催他入朝为官。
但笔锋一转,说听说李君亮是因为想念家乡("郎罢"指父亲,"薰风"指家乡风物),特别是锦江的荔枝。诗人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享受生活("人生奉亲行乐耳"),做官与否并不重要。
3. 结尾部分:
想象李君亮在峨眉山赏月饮酒的闲适生活,预祝他政绩出色("中和乐职"指治理有方),相信他终将回到朝廷重要岗位("夔龙"是贤臣,"凤池"指中书省)。
这首诗的亮点在于:
- 用神话传说和自然景物来比喻现实,既生动又含蓄
- 在送别诗中融入对官场生活的深刻认识
- 表达了"孝顺父母、享受生活"的豁达人生态度
- 语言流畅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这件事,实际上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看法:与其追逐功名,不如珍惜亲情、享受自然之乐。这种超脱的态度在当时的士大夫中显得尤为可贵。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