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台伊公枉和赠篇至于再三重次呈答

东野犹居郭外家,闭门高枕叹年华。
秦人不敢窥干木,楚事休教误屈瑕。
暑气转嫌秋候溽,树阴偏受日光斜。
驽骀过辱千金许,惭愧酬知未有涯。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

这首诗题为《西台伊公枉和赠篇至于再三重次呈答》,可以看出是一首答谢词。作者可能是感谢某人的多次赠诗,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感激之情。接下来逐句分析:

1. “东野犹居郭外家,闭门高枕叹年华。”描述了作者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住在城外的东野,闭门在家,感叹时光流逝。这里可能透露出一种隐逸闲适的情趣。 2. “秦人不敢窥干木,楚事休教误屈瑕。”这两句用典,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负和对世事的不屑。“秦人不敢窥干木”可能暗指自己的才能足以让人敬畏,“楚事休教误屈瑕”则可能是在批评某些事情的错误决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遗憾。 3. “暑气转嫌秋候溽,树阴偏受日光斜。”这两句描写了季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暑气渐退,秋意渐浓,树荫斜照,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宁静和平和。 4. “驽骀过辱千金许,惭愧酬知未有涯。”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谦虚和自我反省。作者认为自己虽然有些才能,但还不足以匹配别人给予的赞誉和期待,对于别人的知遇之恩,自己无法以同等的价值来回报,感到惭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的批评和对自己的谦虚反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