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为节妇王母单孺人作

乾坤有正气,絪缊磅礴无终始。铸人形,载人理。纲常不立,熙熙攘攘,如此而已。

天地虚生亦虚死。兹气之所钟,不独在男子。黄鹄思故雄,柏舟悲天只。

铁骨坚刚火莫镕,玉质晶莹泥不滓。死者复生,生者弗耻。

精诚可以变天地,梁山一哭城崩圮。絅先之妇单孺人,矢心砺节无乃是。

结缡岁甫更,良人命忽倾。愿随地下袪蝼蚁,不愿局蹐贪馀生。

腹中有子难决绝,大义不合鸿毛轻。夫死三月儿出腹,一线呱呱延似续。

手作口哺傍穗帏,鬼语吹窗枭夜哭。抚畜廿四年,辛勤难备述。

儿成母责终,贞魂含笑归幽谷。事达九重苦节彰,寒泉幽壤褒天章,阴灵皓月同辉光。

君不见木槿花,朝始娇娆暮泥沙。君不见新杨柳,濯濯春条倏枯朽。

陇畔有乔松,亭亭翠盖无春冬。涧底有磐石,怒涛崩奔不改色。

人生百年瞬息间,砥节不如此,天地虚生亦虚死。

呜呼不及此女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歌歌颂了一位名叫单孺人的节妇,用充满力量的语言赞美了她坚守贞节、含辛茹苦抚育遗孤的感人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核心思想
诗人开篇就点明"正气"不分男女,通过单孺人的故事证明女子同样能成为人间正气的化身。她丈夫早逝后,本欲殉情,但为腹中孩子选择活着,用24年艰辛将遗孤抚养成人,最终获得朝廷表彰。诗人借此批判那些朝三暮四之人,强调人活着就要像松柏磐石般坚守节操。

二、艺术手法
1. 对比强烈:用木槿花朝开暮谢、杨柳快速枯萎,反衬单孺人如松柏长青、似磐石不移。
2. 意象生动:"铁骨""玉质"形容其品格,"鬼语吹窗"写守寡的恐怖环境,"手作口哺"描绘育儿艰辛。
3. 用典自然:借用"梁山哭城"的典故,强调真情能感天动地。

三、现实意义
诗歌打破"正气专属男性"的偏见,展现女性在苦难中迸发的强大精神力量。单孺人的选择体现的不仅是封建贞节观,更是母亲的责任与坚韧。诗人最后警醒世人:若不能坚守节操,人生就如同白活。

全诗感情充沛,既有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又有对坚贞品格的崇高礼赞,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故事,诠释了"人为什么活着"的生命命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