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歌

我闻赤壁乃是曹刘之战场,襟锁巴蜀,喉控荆襄。
丹崖插江几千尺,疑是煆烂半面之昆冈。
下有波涛走万里,上有椒桂森众芳。
紫苔斓斑伏虎豹,红云缥缈游凤凰。
当时烈烈南风发,北岸舟楫灰飞扬。
蛟螭失势易为缚,何奈太白多寒光。
时移运去疾流电,江山如故天苍苍。
平生好奇癖山水,梦寐彷佛徒彷徨。
昔有苏子瞻,来自白玉堂。
扁舟夜载七月凉,月明把酒酹周郎。
英雄多有恨,涕泪徒浪浪。
尔来数百载,胜事不可常。
陶子五月使潇湘,殷勤请戒十日粮。
黄州弭节聊徜徉,须凌绝顶出上方。
翘扶桑兮俯八荒,清风时来声琅琅,为我一诵秋水章。

现代解析

这首《赤壁歌》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往事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用"襟锁巴蜀,喉控荆襄"形容赤壁地势险要,就像一把锁住巴蜀、控制荆襄的钥匙。接着用夸张的比喻描写赤壁的雄伟:江边红色悬崖高耸入云,仿佛被炼化的半座昆仑山;江中波涛汹涌,山上花草繁茂。

中间部分转入历史回忆:当年赤壁之战时,南风助火,烧毁了曹操的战船。用"蛟螭失势"比喻曹操军队溃败,而"太白多寒光"则暗示天意难违。随后笔锋一转,感叹时光飞逝,虽然江山依旧,但英雄已成往事。

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山水和历史的热爱,提到苏轼当年也曾在此凭吊周瑜。最后写自己五月来到潇湘,准备充足干粮,要登上赤壁绝顶,在清风中朗诵《秋水》篇,以此寄托对历史的追思。

全诗将赤壁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巧妙结合,既有对壮丽山河的描绘,又有对英雄往事的追忆,最终落脚于个人对历史的感悟。语言豪迈奔放,意境开阔深远,展现了典型的怀古诗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