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接待贵客来访的场景,展现了主人既清高自持又渴望知音的矛盾心理。
前四句写隐居生活:诗人在北山风雨中住在简陋茅屋(蘧庐),近年来懒散地埋头著书。他感叹世上真正懂自己的人太少(好事几何),连招待客人的酒都备不齐,像战国冯谖那样"食无鱼"的窘迫让他感到惭愧。这里用"无鱼"典故暗示自己虽清贫但怀才不遇。
后四句写贵客到访:先以"紫气东来"的典故形容贵客(陈明府)如老子过函谷关般祥云缭绕而来,乘着华丽车驾(浚旟)如青云降临。分别后,诗人在悬崖边思念贵客,听着瀑布声仿佛又看到对方佩戴的美玉(琼琚),用瀑布声与玉佩声的相似作巧妙联想。
全诗通过对比山居清苦与贵客风采,既表现了文人安贫乐道的情操,又流露出对知音赏识的渴望。最动人的是结尾处将自然声响与人文意象结合,把思念化作山水间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