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夜景,同时赞美了当地官员的清廉勤政。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夜晚乘小船停泊在千墩浦,发现这里安静得出奇,连鸡鸣狗叫都听不到。这种反常的宁静暗示着当地百姓生活安稳,没有纷争。
中间四句通过诗人与村民的对话展开:诗人到处询问村中老人,每个人都称赞地方官清正廉洁。当时秋税即将收完,春耕也在有序进行,说明当地政务运转良好,百姓生活有保障。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建议:希望官员能多关注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救济,而不只是表面问候民情。这既是对好官的期许,也体现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情怀。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理想中的官民关系:官员清廉务实,百姓安居乐业。诗人没有刻意说教,而是用"无鸡犬声""春田耕种"等生动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太平盛世的氛围。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