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祝大司马吴公
南交命宅古尧封,司马临边乐事重。
地束西江为两峡,天垂北斗作诸峰。
遐陬斥堠宵无警,绝岛梯航岁自供。
淡淡水田馀滞穗,疏疏梅蕊点深冬。
寒轻小郭晴光满,野霁浮烟瑞气浓。
千里藉裾听鼓角,一方黎献乐陶镕。
沙场宿将输兵略,当代词流避笔锋。
行处管弦鸣马上,坐时歌舞在艨艟。
雕栏并立人言鸟,金埒群嘶血汗龙。
海内声华推泰岱,卷中诗句拟芙蓉。
尽分月奉归贫士,间采刍言及老农。
共颂我公清似水,更歌天保茂如松。
伫为曲蘖调神鼎,已见勋猷勒景钟。
地束西江为两峡,天垂北斗作诸峰。
遐陬斥堠宵无警,绝岛梯航岁自供。
淡淡水田馀滞穗,疏疏梅蕊点深冬。
寒轻小郭晴光满,野霁浮烟瑞气浓。
千里藉裾听鼓角,一方黎献乐陶镕。
沙场宿将输兵略,当代词流避笔锋。
行处管弦鸣马上,坐时歌舞在艨艟。
雕栏并立人言鸟,金埒群嘶血汗龙。
海内声华推泰岱,卷中诗句拟芙蓉。
尽分月奉归贫士,间采刍言及老农。
共颂我公清似水,更歌天保茂如松。
伫为曲蘖调神鼎,已见勋猷勒景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吴公的大司马(古代高级武官)的。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展现了他的文治武功和人格魅力。
1. 开篇点明身份与功绩:
首联说吴公奉命镇守南方边疆(“南交”),像古代圣王尧一样贤明,肩负重任却乐在其中。这里用“尧封”比喻吴公治理的地方像尧时代一样太平。
2. 描写驻地壮丽与安宁:
接着用“两峡”“北斗峰”形容驻地地势险要壮观,像被西江夹住的山峡,山峰高耸如北斗星。而边疆在他的治理下,夜晚没有警报(“宵无警”),偏远岛屿也主动纳贡(“梯航自供”),说明他威名远播,边境安稳。
3. 田园与军旅的和谐画面:
诗中穿插冬日田园景色:水田里留着稻穗,梅花点缀深冬,晴光笼罩小城,野外雾气中透着祥瑞。这些宁静画面与“鼓角声”“沙场宿将”的军旅元素结合,体现他既能保家卫国,又让百姓安居乐业。
4. 文武双全的才华:
吴公不仅是军事家(“沙场宿将输兵略”),还让文人墨客自愧不如(“当代词流避笔锋”)。他出行有音乐相伴(“管弦鸣马上”),在战船上也能欣赏歌舞(“歌舞在艨艟”),既有武将的豪迈,又有文人的风雅。
5. 用比喻赞美声望与品格:
他的名声如泰山(“泰岱”)般崇高,诗作如荷花(“芙蓉”)般清丽。他慷慨资助贫寒学子(“分月奉归贫士”),虚心听取老农建议(“采刍言及老农”),百姓赞他清廉如水,祝他如松柏长青(“天保茂如松”)。
6. 结尾升华功业:
最后说他像酿酒的酵母(“曲蘖”)调和鼎中美味,暗喻他调和政事;功勋已足够刻在钟鼎上流传后世(“勒景钟”),表达对他未来成就的更高期待。
全诗精髓:
通过边疆风光、军民生活、个人才德的层层刻画,塑造了一位文武兼备、深得民心的将领形象。诗中自然与人文交融,刚健与柔美并存,语言华丽却不失真挚,展现了传统诗歌中“雅颂”的赞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