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月
汝自何来,欲归何处,今复何年。
记浮光潋滟,方生碧海,盈樽剔透,忽隔青天。
云卷藏身,花开弄影,曾绕清溪过小园。
无声久,问当时犹到,第几桥边。
泠泠夜永窥帘,惹倦客伤秋不解眠。
笑簟凉孤馆,频惊梦魇,诗题阆苑,复作游仙。
古镇江南,新城岭外,事典朦胧未肯笺。
依违处,任此情堪咏,此意难诠。
记浮光潋滟,方生碧海,盈樽剔透,忽隔青天。
云卷藏身,花开弄影,曾绕清溪过小园。
无声久,问当时犹到,第几桥边。
泠泠夜永窥帘,惹倦客伤秋不解眠。
笑簟凉孤馆,频惊梦魇,诗题阆苑,复作游仙。
古镇江南,新城岭外,事典朦胧未肯笺。
依违处,任此情堪咏,此意难诠。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月亮为线索,展开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哲学对话。上阕用拟人手法把月亮写活了——开篇三问"你从哪来""要去哪里""现在是什么年份",就像深夜对着月亮聊天的醉汉,既天真又深邃。月亮在词人笔下会玩捉迷藏:刚在海面泛起波光,转眼又躲到云层后;明明倒映在酒杯里,一抬头却悬在九霄。最妙的是"曾绕清溪过小园"这句,让月亮有了人的记忆,仿佛它还记得当年和词人一起在小桥流水边散步的往事。
下阕转入现实场景。冷月照进失眠人的窗户,勾起游子秋思。词人用"笑"字带出自嘲:在孤馆凉席上总被噩梦惊醒,写诗幻想仙境,其实都是逃避。江南古镇和岭南新城的对比,暗示着传统与现代的撕扯。结尾"此情堪咏,此意难诠"道破天机——有些情绪可以写成诗,但永远说不清道不明,就像月光能照亮庭院,却抓不住一片银辉。
全词最动人的是把月亮写成穿越千年的见证者。它看过李白举杯,照过苏轼赤壁,如今又来到现代人窗前。这种"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空交错感,让平凡的月夜有了历史的厚重。词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月光带着读者在现实与回忆、具体与抽象之间游走,最终留下淡淡的惆怅,像月光一样朦胧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