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船遇长沙曹刑部赠诗

昨舍故人归山庵,路逢曹子披尘函。
欲浇江水泻智慧,一雨飘落舟中岚。
手持贤兄好文字,辨章学术穷其探。
湔除回穴启真秘,使我有舌不敢参。
论仁特采东塾说,薪火何止传湘潭。
菊坡精舍别来久,梦中杨柳空鬖鬖。
大师不再下元学,妖狐昼出言二三。
后生少年嗜鬼怪,经义新说青于蓝。
本心已昧非可惧,乱流既甚谁能戡。
我惟造圣祇一轨,不到真处皆空谈。
李固可冤季长谄,弥远不罪西山贪。
时危致君竟无术,便有书论徒面惭。
千年耿耿挂心目,自恨霜泺旋羸骖。
江山大好正堪隐,谁与百战湘人男。
时平豪杰不足数,勖哉吾子视所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江船上遇到长沙的曹刑部,两人交流学问后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相遇场景(前四句):
作者昨天刚送别老朋友回山里的草庵,今天就在路上遇到风尘仆仆的曹刑部。两人在船上聊天时突然下雨,江面雾气朦胧,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相逢的意境。

2. 学问交流(中间十二句):
- 曹刑部带来了他兄长的文章,两人深入讨论学术问题。作者觉得对方见解深刻,自己都不敢随便插话。
- 特别提到曹刑部关于"仁"的观点继承了"东塾学派"(清代广东的一个儒学流派),学问传承不止在湖南湘潭。
- 回忆起以前在菊坡精舍(书院)求学的日子,感叹现在真正的学问大师不在了,反而有些歪理邪说盛行,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的怪论。

3. 社会批判(接着八句):
- 作者认为现在人心混乱,真正的学问之道被忽视。他强调做学问必须追求真理,否则都是空谈。
- 用历史典故批评现实:像东汉李固被冤枉、马融谄媚权贵,南宋史弥远当权时真德秀(西山先生)被诬陷贪污,暗示现在也有类似的不公。

4. 个人感慨(最后六句):
- 作者说自己千年来(夸张说法)都挂念着这些事,可惜年纪大了力不从心。
- 觉得现在江山虽好,但真正的豪杰太少,鼓励曹刑部要担当起传承正道学问的责任。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一次文人相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学术界和社会风气的忧虑。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在衰落,年轻人追求新奇却偏离正道,希望有识之士能坚守传统学问的真谛。诗中既有对友人才学的赞赏,也有对世道的批评,最后落回到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上。

艺术特色
- 用"江雨""舟中岚"等自然景物烘托交谈氛围
- 善用历史典故委婉批评现实
- 最后用"江山大好正堪隐"的反话,暗示其实更应该出来作为
- 语言既有文人诗的典雅,又有"便有书论徒面惭"这样直白的感慨

整首诗像一封知识分子的忧思录,把一次普通的相遇写成了一场关于学问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对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