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除夕之夜的感慨,既有辞旧迎新的热闹,也有忧国忧民的深沉。
前两句说时间流逝,又是一年过去,老天爷不会偏袒谁,草木的枯荣都是自然规律。这里用"菀枯"比喻人生的起伏,说明命运无常。
中间四句写除夕场景:爆竹声让人心碎(暗示作者内心痛苦),门上贴的桃符像是借住在别人家(暗示漂泊无依)。新年的彩旗和装饰争奇斗艳,而像作者这样坚守晚节的人,就像寒冬里的树枝,虽然孤独但不屈服。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现在国家正处于卧薪尝胆的艰难时期(用越王勾践的典故),谁还能安心喝酒庆祝呢?"屠苏"是过年喝的酒,这里说不能醉饮,表达了作者心系国家的忧患意识。
全诗通过对比热闹的除夕景象和作者沉重的心情,展现了一个爱国者在佳节时分依然心系天下的情怀。语言通俗但意境深远,既有节日气氛的描写,又有深沉的家国情怀。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