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芳李若虚二宪副及江廷诸宪佥约游西湖左时翊大参后至得联句十首时成化癸夘三月三日也 其二
烟景霏霏入暮春(江),赏春多是宦游人(张)。
野凫狎客随舟远(李),江燕穿花送酒频(左)。
雅会不须歌舞溷(程),奇观绝胜画图新(江)。
六桥过尽重回首(张),久驻湖边我未嗔(李)。
野凫狎客随舟远(李),江燕穿花送酒频(左)。
雅会不须歌舞溷(程),奇观绝胜画图新(江)。
六桥过尽重回首(张),久驻湖边我未嗔(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官员在杭州西湖春游的场景,充满了闲适愉悦的氛围。
前两句点明了时间(暮春三月)和人物(一群当官的朋友)。春天的美景像轻烟一样弥漫,来赏春的大多是像他们这样有官职在身的人。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游玩细节:野鸭子亲近游人跟着船游远,燕子穿梭花丛仿佛在帮他们频繁递酒。这种朋友聚会不需要歌舞助兴,眼前天然的景色比任何画作都新奇好看。这里用拟人手法(燕子送酒)和对比手法(自然美景胜过人工画作),突出了游玩的野趣。
最后两句写游玩结束时的留恋:走过六座桥还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就算在湖边待很久也不会觉得厌烦。"六桥"是西湖苏堤的六座桥,这个具体地名让画面更有真实感,结尾的"未嗔"(不生气)用口语化表达,透露出意犹未尽的轻松心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春游vlog:有风景特写(烟景、野凫、江燕),有活动记录(喝酒、观景、过桥),还有心情旁白(觉得比画好看、舍不得走)。通过官员们暂时放下公务享受自然的画面,传递出人对美好春光的本能向往。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